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,只有端午节的主题是纪念人物,这个人物就是爱国诗人屈原。端午节又称诗人节,也是中国唯一的诗人节日。在这个诗人节日的源头站立着一个精神境界崇高的诗人形象,他的峻洁的人格魅力和超群的诗才,不仅让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之追慕和感叹,也让广大的民众敬仰和缅怀。2000多年来,一年一度,每逢农历五月初五,人们都要纪念这位忧国忧民、在国家危难之时勇于担当、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诗人,他的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等诗作被人们千古传诵。屈原是中国最早的著名诗人,他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传统,多少文人志士秉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写下慷慨的生命乐章。历代诗人吟咏端午节和屈原的诗歌有很多,他们借景生情,有感而发,寄托自己心灵深处的求索。
古代诗人对屈原“忠而被谤,信而见疑”、最后自沉汨罗江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心,如唐代文秀《端午》诗: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将端午节与屈原连在一起,深为屈原鸣不平,对昏君奸臣进行无情的鞭挞;宋代梅尧臣的《五月五日》:“屈氏已沉死,楚人哀不容。何尝奈谗谤,徒欲却蛟龙。未泯生前恨,而追没后踪。沅湘碧潭水,应自照千峰。”表达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。
诗人们借端午和屈原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。屈原虽然含冤而逝,他的诗作和爱国精神却久远留存在世间。谁是千古垂名的真正强者,诗人们在诗中作出了回答。宋代张耒的《和端午》:“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”诗人在此寄予了对生与死、短暂与久远等人生问题的思考。唐代殷尧藩的《端午》:“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;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;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”诗中“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”也表达了这种人生思考。
屈原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风骨,激励着无数后辈的诗人。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写过5首端午诗,他的爱国精神与屈原是一脉相承的,因而对屈原格外有共鸣。如其中的《端午即事》道:“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我欲从灵均,三汀隔辽海。”(灵均即屈原)其《端午》诗道:“人命草头露,荣华风过尔。唯有烈士心,不随水俱逝。至今荆楚人,江上年年祭。不知生者荣,但知死者贵。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因“乌台诗案”遭人陷害,对屈原的遭遇感同身受,写了多首咏端午和屈原的诗,如《屈原塔》:“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……”赞美屈原追求理想的节操,表达对屈原的敬仰。
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也是由纪念屈原衍生出的习俗,唐代刘禹锡《竞渡曲》:“沅江五月平堤流,邑人相将浮彩舟。灵均何年歌已矣,哀谣振楫从此起。扬桴击节雷阗阗,乱流齐进声轰然。蛟龙得雨鬐鬣动,螮蝀饮河形影联。刺史临流褰翠帏,揭竿命爵分雄雌。先鸣余勇争鼓舞,未至衔枚颜色沮。”表现了端午龙舟竞渡与屈原的联系以及竞渡的热烈场面。
现代的叶剑英、郭沫若、老舍等也都写下了感怀端午和屈原的诗篇。
端午节这一民间传统的节日因赋予了屈原的独立不迁、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而得到升华,每逢端午纪念屈原,也是在仰望一种精神。
ag九游会官方网站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