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①
②
③
④
⑤
⑥
⑦
①葫芦胎大漆填刻工艺品。
②葫芦胎大漆蛋壳镶嵌工艺品。
③陶瓷胎大漆螺钿工艺品。
④张镇藩在制作大漆葫芦。
⑤张镇藩坐在案几旁专注地制作大漆木盒。
⑥张镇藩为昌吉市第十三小学的学生教授烙画技艺。
⑦张镇藩拿起一只大漆耳饰,在手电筒的照射下,耳饰星星点点如碎瓷状。
中国昌吉网(记者 何春泉 文/图)
10月28日,昌吉市绿洲路一处住宅中,张镇藩正坐在案几旁专注地制作大漆木盒。
一只木盒,在张镇藩手中来回翻转,只见他用一把刷子细细地涂,胎骨上像是黏了层细密的纤维,包裹上一层超薄的“漆衣”。
“这仅是制作大漆木盒的第一道工序。用大漆和橘子油按1比1的比例调和搅拌均匀,刷在木盒坯上,放入阴干房24小时,这道工序要反复4回。”张镇藩告诉记者。
48岁的昌吉市居民张镇藩是一名企业职工,自幼喜好书画,2013年拜师学习玉雕技艺,并系统学习工笔画,如今,他能够在木板、树根、葫芦上以烙画形式自如创作。
8年前,张镇藩来到山西平遥古城,恰逢当地漆器艺术家现场展示大漆漆器技艺,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大漆漆器的独特魅力,“十分震撼,一下子就喜欢上了。”张镇藩说。
在朋友的介绍下,张镇藩师从漆器制作艺术第三代传承人俞平,学习大漆漆器技艺。靠着传承和钻研,凭着专注和坚守,张镇藩成长得很快,2022年,大漆漆器技艺(镇藩手工艺品)被列入昌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记者看到,张镇藩小心地将刷好的大漆木盒放入阴干房。小小阴干房里面还静置着镇纸、炕桌等漆器,等晾干后再经过多重工艺完成“蝶变”。
“打捻、上漆、阴干、打磨……完成一个大漆漆器要历经43道工序、60天,甚至数月的洗礼。然而,这套繁琐细致的工序仅是497种大漆漆器技艺之一——厚料髹涂。”张镇藩说,目前,他已掌握了水飘、流漆等十余种技艺,只是大漆漆器技艺中的冰山一角。
“大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天然汁液而来,兼具抗潮、防腐、耐酸、耐热等特性,应用十分广泛,可以说是万物皆可‘漆’。”谈起大漆,张镇藩如数家珍;对于大漆,他情有独钟,甚至痴迷。
张镇藩的家,一张工作台占据了客厅的大部分位置,各种大小、颜色、质地的大漆木珠、大漆杯子、大漆首饰琳琅满目,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。
做漆艺,第一材料就需要天然大漆,过敏是做漆人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。“刚开始,我的脖子、手、胳膊部位的皮肤都红肿难耐,直到脱了一层皮才再无过敏现象。”张镇藩从容地说,言语间还带着爽朗的笑声。交谈中,张镇藩拿起一只耳饰,用手电筒的光亮射向一颗圆圆的木珠,只见红黄交映的底色,由上至下分割出错落有致的几何纹,星星点点如碎瓷状,闪耀着一层细腻的光亮,尽显古典之美。
“还有这个镇纸,是在素瓷胎上用大漆层层髹饰,一片片嵌上蛋壳,经历了十几道工序才蜕变而成。”张镇藩说,素瓷胎上还可镶嵌大米等物,形成独一无二的美妙肌理。
从古至今,无论是建筑、家具,还是食器、乐器、娱乐用具,大漆的应用处处可见。近年来,以修复陶瓷、紫砂器物为主的大漆修复工艺日渐流行,令张镇藩感到古老的漆艺未来可期。
“我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,让漆器承载新疆多彩的民族元素,呈现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。”谈及未来,张镇藩说,他将成立大漆漆器工作室,把手艺无偿传授给大漆漆器技艺爱好者,让古老的漆艺长久地传承下去。
ag九游会官方网站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