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白云峰
每到年关,村里人就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了。
鸡鸭鱼肉、蔬菜瓜果、年画春联、瓜子糖茶、鞭炮玩具,各类货物琳琅满目;叫卖声、鞭炮声、汽车喇叭声、讨价还价声,不绝于耳;手提的、肩扛的、推车的、提篮子的……走在农村集市上的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左瞅瞅,右看看,种类繁多的年货让他们眼花缭乱。
几十年过去了,年集还是这个年集,年味依然淳朴而浓郁,只是市场已焕然一新,赶集人的衣着也变得时尚靓丽了。
素有旱码头之称的古城奇台,农村赶年集由来已久,各乡镇或者大一些的村组轮流摆摊设集。特别是我从小长大的老奇台镇,每逢集日更是热闹,赶集的四面八方涌来,大街上人山人海,大集就设在镇子的大街上,从街东头中学前一直通到老供销社旁。公历日逢五逢十来赶集。各个摊位一字排开,长达四五里,摊位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水果糖、糕点、瓜果蔬菜、色彩鲜艳的花布床单、烤得焦黄喷香的油糕、馓子……整条大街成了一个热闹纷繁的博览会,在凛冽的寒风中荡漾着无尽的风情。
到了年味渐浓的腊月二十几的几个赶集日,要比平时热闹,赶年集自然也成了农村过年的一种仪式。男人们出门要穿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蓝色的中山装,女人们更是少不了要梳洗打扮一番,有的还穿上走亲戚的行头,叫上邀好的妯娌姐妹,叽叽喳喳,那架势不像是来买东西的,而是来比美的。
年前的这几个集日,人们出手格外阔绰,都想得多买些、多备些。男的提着大袋子,女的手里牵着孩子,在人山人海的集市上不停地走走瞧瞧、讨价还价:“牛骨头多少钱一斤?鱼一条咋卖?有牛奶糖吗?”
这时候,大人们对孩子也格外宽容,平日里无论怎么耍赖使横都不给买的东西,这时只要央求一番,大都能满足一两样。
人生在世,就是图个热闹,过年更是如此。
等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的集日,集上人要比平日多几倍,开汽车的、推手推车的、挑担的、提篮的、背筐的、卖豆腐的、卖肉的、卖蔬菜的、卖粉条的,从这头走到那头。记得我小时候,每次要跟母亲去赶年集,头天晚上总是睡不好觉,躺在被窝里,总想着第二天赶集的事情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不用母亲催,我便会早早起床,简直迫不及待。
每次,母亲都要约村里的几个大姨,大婶拿着五颜六色的小布包,带上我们几个娃,说说笑笑便出门了。一路上,我们蹦蹦跳跳。路虽然很长,但也不觉得累。
等我们赶到时,集市上已是人头攒动。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从四面八方赶来,自行车、独轮车、毛驴车,还有罕见的拖拉机。集市上有卖的,有买的,好不热闹。包子、油条、麻花、饼干、蔬菜、水果、布匹、衣服等,简直无所不有。好吃的食品散发着诱人的香味,把娃娃们馋得直流口水,母亲只好买一些给我们吃,我们边吃边看,快乐极了。
母亲通常会买一些家里常用的东西回来,也会买一点水果或者油条麻花之类的东西,当然是给我们这些孩子买的,大人是舍不得吃的。
中午时分,赶集的人们就会渐渐散去,街道上的人也少了许多。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购买的东西,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。那些小商小贩们也开始收拾摊铺,数着一天赚来的辛苦钱,拿在手里一分一毛地数着,心里乐滋滋。
娃娃们总是依依不舍地看着即将散去的集市,然后盼望着下次赶集日的到来。
不知不觉间,日头已经偏西,集市上汹涌的人潮渐渐散去。接下来的日子,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,祭灶神、扫房子、买酒、煮肉、熏炸、蒸馒头,家家炊烟袅袅,户户香气弥漫,乡间村道间或传来零星的摔炮声。村民们见了面都跟平常不一样,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、透着喜庆。年味越来越浓了,老老少少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等待着除夕,憧憬着未来。
ag九游会官方网站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