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三伏天在小暑与处暑两个节气之间,因有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之分,故称为三伏天。由于三伏天气温高、闷热,不少人喜欢喝冷饮、吃生冷食物,把空调温度调至26摄氏度以下快速降低室温等,这些都是不良生活习惯。
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干部、昌吉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副主任赖志云介绍,中医按五行将一年分为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五个季节。三伏天所涵盖的小暑至处暑节气属于长夏,气候炎热,是“冬病夏治”最好的时间。
赖志云说,根据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贴敷三伏贴是最为普遍的“冬病夏治”的方法。冬病患者体质本属虚寒,加上在冰天雪地,内寒外寒夹击,容易落下病根。到三伏天,人体自身阳气达到一年中最高点,外界也阳气最盛,此时体内寒邪病根最易祛除。用三伏贴敷于穴位,可以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,不仅扶正培本,且能祛除寒邪,从而达到治疗防病的目的。
赖志云介绍,贴敷三伏贴并非只能选在三伏天的第一天,初伏内无论哪天贴,效果都一样。只要保证每个伏天贴一次,每一贴间隔7天至10天,即使错过了也可以补贴。每年坚持,也能达到“冬病夏治”的效果。赖志云建议,贴敷三伏贴时间宜在晴天上午,中午1点前贴完。一般成人贴敷6小时至8小时,儿童贴敷2小时至4小时,根据个体差异,贴敷时间也可做适当调整。
赖志云建议,贴敷三伏贴当天不能游泳,4小时至6小时内不要洗澡,之后洗澡建议用温水。贴敷期间,要在饮食、生活上有所节制,慎食辛辣、发物,不要吃高蛋白、虾蟹类海鲜。不要贪凉,少吃冷饮,冷饮不但伤及脾胃,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影响疗效。赖志云说,三伏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,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,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,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。
赖志云说,贴敷三伏贴后,局部有凉感,稍后即出现发痒、发热的感觉,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。但当贴敷后局部出现刺痒、灼热、疼痛的感觉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清除局部残余药物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,不要对着空调吹。
赖志云表示,三伏贴不是“万能贴”,如果是实热、阳亢、阴虚火旺等情况则效果可能不大,有以下情况则不适宜:一切热性疾病,如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;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;皮肤过敏、瘢痕体质、皮肤有疱(疖)以及皮肤破损的患者;严重糖尿病患者;疾病发作期(如发烧、正在咳喘等)患者。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,贴敷容易引起感染,不宜贴敷,妊娠期妇女不宜贴敷。
赖志云建议,三伏天生活作息要规律,少熬夜,白天气温高应减少户外剧烈活动,如果外出应做好防暑防晒,如打伞、戴太阳帽和太阳镜,定时补充足够水分,午睡不宜过久,睡眠时不正对空调和风扇,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防止受热后进空调房“快速冷却”而患病。
赖志云说,部分人会因天气炎热出现脱水或食欲减退等症状,此时应做到“两吃、两不吃”。清炒、凉拌等烹调方法,不仅能最大程度保留果蔬营养,辅以适量葱、姜、蒜、醋,还可促进食欲和营养吸收,西瓜、冬瓜、番茄等水果蔬菜有助于利尿补水,是祛暑防暑的首选食材;夏季人体处于炎热的环境中,体温调节、水盐代谢以及人体各系统都会发生显著变化,这些变化会导致人体代谢增强、营养消耗增加,也应适当多吃肉、蛋、鱼等食品,以保证营养和日常代谢需要;另外,少吃辛辣油腻和冰冷食物,注意不过量饮酒。
(记者李思佳整理)
ag九游会官方网站的友情链接